這幾天圈里頗不安靜,仿佛不聊擺攤兒,就跟不上時代。
1、從前擺地攤就是謀生,現在則不然,我們稱為集市文化,是有底蘊有根的,包括每個“攤”都自己的規劃。如何抓眼球為地攤經濟帶來新活力,同時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是每個攤主需要深思考慮的 ,產品要自帶觀賞性,因為“第一眼緣”很重要。地攤是休閑場所,逛吃逛吃,意指產品需要讓人有吃的沖動。
2、領導一揮手,大牌向前走??系禄?,麥當勞,樂凱撒,必勝客等頭部品牌紛紛擁抱先鋒,給力。其實就是視野開闊的檔口店形式,包括排長龍的高峰時間是需要強運營體系支撐,少投入少面積并不等于少管理。
3、好多人認為擺地攤成本低,其實不然,因為門檻低,誰都可以進入。咱們先別講思維模式,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風吹日曬雨淋都不怕的精神。因為擺出來就知道,吃的苦受的累遠遠比在獨立空間多得多。
4、地攤消費要做好沖動型營銷,畢竟說看了美食報道不遠萬里去地攤間找尋的人不多,全是路過,且找到了也會被更誘人的吸引走。留客是必須的,現在都是掃碼點,但是客戶忠誠度可能沒有那么高。
5、現在的土豪真是拼了,為了博眼球,紛紛推出香車美女,爭得路人駐足觀賞。這就像直播,好多觀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就把他們當成一個秀場在做廣告好了,爆單?我們就看看熱鬧。
6、擺攤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經營形式,旺季和淡季會差很多,且極其容易被天氣影響到。這就需要去做好縝密的布置和預算,可能和門店經營大不同。當然,也有知名景區場面火爆的高級攤兒,但是租金比商場還高。
7、計劃趕不上變化,幾個一線城市紛紛表示不適合推行地攤經濟,說明很多事情需要因地制宜。但是有些小城市還是得瘋狂搞起來,既促進民生發展又讓城市多了生機,增加了景點。悄悄地說,有條件的,來,開大排檔,吃喝玩一條龍。
8、這個模式其實就是露天菜市場模式,而且原則上只適合新零售產品。本來你的競爭對手只是同層次門店,到了這個圈子就同一起跑線了,包括炸串、奶茶一條街可能有好多家(商場是絕對不可能的),這哪兒是降維競爭呢,明明更激烈了。
9、擺地攤這個活兒,采購,營運,營銷,對外曝光,缺一不可,且無法靠策劃大師們重金造景,有可能就是一臺“簡單”的小車兒。價格要低,因為你的鄰居們都低,隨即而然毛利也低,這就需要拼供應鏈和效率了。
10、騰訊、阿里、美團、京東、百度、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“地攤經濟”,對地攤及小店等進行服務和扶持。表面是在扶持,實際他們是在吸流量,然后賣得比地攤原版貨還便宜,熱度成功被吸走。
11、擺攤需要十分注意食品安全問題,因為空氣中不斷揚起的塵土難以避免。而且在戶外邊動邊吃很會傷到腸胃,這是餐飲和小商品的本質區別,因為后者不需要動口。順便提一下,收攤后分類收好垃圾,環衛工人太不容易了。
12、地攤絕對影響不了堂食 ,就像外賣再洶涌也無法影響排隊的客人一樣。愛奇藝優酷再便捷一有大片首發各大影院還是爆滿(當然指的是疫情之前),餐飲天生具備的社交屬性是其他行業無法擁有的,畢竟說無酒不成席是有原因的。說在大街上喝也可以,不過那真不完全叫地攤,叫外擺區。
想用地攤一夜暴富,回到二三十年前可以。
但今非昔比,現在是品牌之爭的時代,擺攤也需要需要聰慧和勤奮并存,否則搞不好就成為被地攤行業割了的韭菜。
還是那句話,《穩住,別浪》,暑期臨近,疫情也已經接近尾聲,還是認真做好堂食為佳,地攤只是消費場景之一,且不是店店適合。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
下載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