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復工,餐飲業即將迎來的5大巨變。
1、競爭對手增多
在“回血”階段,競爭對手會增多不少。除了業內,還要警惕業外。
首先需要做的,是確定你的競爭對手是誰,這樣才能清晰地、正確地重新調整企業的戰略方向。
10年前的萊得快,把麥當勞、肯德基當成自己的競爭對手。想著都是做快餐,但這種“全套照搬”根本行不通,到最后連人家的運營標準都摸不透。
而10年后的萊得快,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競爭對手——街邊快餐小店。
認清對手后,要分析對手。
街邊小店存在什么問題?一是它們大多都是夫妻檔,運營起來比較“隨心所欲”;二是店面小,環境比較差,很難為消費者提供一頓干凈、美味的食品。
現在的萊得快全國門店800多家,每年營收破億,這背后離不開“準確認清了競爭對手”。
要說如果現在的萊得快,競爭對手還是麥當勞,能成嗎?我看未必。
除了關注同行,我們還需要有全局的眼光。因為有時候,干掉你的往往不是對手。
中國口香糖消費市場的下滑,是因為微信的普及;
美團、餓了么等外賣平臺的興起,一下就把方便面打垮;
中石化賣菜,賣石油的也和生鮮電商搶生意;
還有在這次疫情下,口紅被口罩打敗了.......
可見,認清競爭對手是誰很重要,這個決定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你的產品類別、企業定位、策略方向。
要找到出路,這是餐飲人第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2、品牌化更加重要
雖然現在已經陸續復工,但很多線下餐飲店還是叫苦連天:客流稀少,但是員工工資、鋪租照付,每天都是入不敷出。造成這種局面,主要的問題是消費者還需要時間恢復信心,他們會想“外面的食物是否安全”。
但大家都不是食品安全專家,那分辨食品好壞的依據是什么?我覺得是品牌。
如果你是一個有強大品牌力的餐飲店,可以說在疫情下是不愁賣的。想想看,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大家是不是照樣點著麥當勞和肯德基,甚至很少有人會去考慮它們家的炸雞、漢堡是否安全。最近英國的麥當勞門店停業,還有人會等一個半小時、排長隊就為了買一個漢堡。很多人生意的本質是流量,但是我覺得流量其實是用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用品牌贏得人心,在危難時刻,才能被顧客第一時間想起。
3、用餐體驗愈發圈粉
疫情發生的這三個月,顧客的消費習慣也在發生改變:吃東西習慣了叫外賣、買菜習慣了生鮮配送、就連做飯也習慣了買半成品菜......這時候想要扭轉他們這些消費習慣,迅速回血,拼的就是“用餐體驗”。
實體店并不會輕易倒下,因為在未來,它將會變成“體驗”的場所。用餐體驗怎么提高,除了食物本身,還需要注重店鋪的氛圍和服務的升級。在未來,顧客到店消費的不再是食品本身,而是更注重“體驗”。不斷提升用餐體驗,才是最好的出路。
4、盈利模式靈活多變
以前我們開一家餐飲店,只要等客上門來吃飯、再送送外賣就好了。但是這種盈利模式,在疫情下根本養活不了自己,才讓大家真正意識到——產品必須靈活變化。有的餐飲企業變成了“菜站”,向周邊居民賣起了食材;有的則是緊緊抓住外賣這根稻草,每天讓員工在朋友圈發“今日菜單”;還有的通過“快手菜”來拓展餐飲零售化,延伸堂食、外賣之外的消費場景.......
產品售賣的形式變了,變的更加靈活了。疫情之下,怎么換著花樣去賣自家產品,這值得餐飲人思考。
5、營銷傳播成為要事
餐飲人其實也是最容易忽視營銷的一批人。像10年前那樣做生意已經不行了,現在再香的酒都怕巷子深。賣好產品還不夠,還要講好故事。疫情發生以后,不少品牌都靠好的營銷保住了熱度:未來十年我們要做的,就是做好過去十年沒做好的事。以前餐飲人可能會覺得只要專注做好一道菜就好了,但是現在除了產品本身,我們還需要穩定的營銷。這次疫情,對餐飲業的沖擊實屬不小,但是危機對于有雄心的人永遠是戰機。
“我們無法阻止沙漠,但可以變成駱駝!”這個時代,從來不缺聰明人,缺的是積極行動的人。就如同“小馬過河”的道理,有人說水深,有人說水淺。成功并沒有那么簡單,也沒有那么難。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
下載二維碼